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 巧借闽南典故“厦门版六尺巷”,解开心结促和谐
[发布日期: 2024-03-21 ] [字号: ]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 巧借闽南典故“厦门版六尺巷”,解开心结促和谐

 

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文化根基,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深入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治理智慧,以“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为抓手,推动指导人民调解职能走前走实走深,进一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模式。

近日,集美法院

在调解一起房屋租赁纠纷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息争止讼”的闽南传统文化智慧

通过“厦门版六尺巷”的故事

疏通当事人双方心结

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押金“退不退”引发租房纠纷

房东老黄:“房子墙壁、油烟机、阳台很多地方都没弄干净,凳子也少好几个,不可能退押金。”

    租客老许:“退房时候叫你不来,现在才说这些,而且有些地方是前面租客弄的,和我没关系。”

案件原告老许是被告老黄的租客,承租一年房屋后,双方在房屋退还及1520元押金退还方面产生了矛盾。诉前双方曾在派出所协调过,承办法官钟乾华亦在庭前多次与双方沟通协调,均未取得理想效果。

庭审过程中,老许现场要求向公安机关调取房屋承租情况以证明部分损失情况系以往租客所导致,后双方仍就房屋损失的修复费用争吵不休。

钟乾华法官意识到,案件标的额虽较小,双方当事人心结却深,一纸判决或能使纠纷有个结果,但未必能解开双方的心结,为推进实质解纷,法官遂决定通过闽南典故进行调解息讼。

“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内的

“厦门版六尺巷”浮雕

讲述的就是清朝官员吴必达以和为贵

建房时将护厝内缩留出巷宽的故事

钟乾华法官决定以此为切入点

引导双方解开心结

巧借典故之意思,妥解双方心结

在庭审结束后,钟乾华法官带领双方来到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为双方讲解闽南特色劝解俗语,深化双方对调解文化的理解。站在“厦门版六尺巷”浮雕前,钟乾华法官为他们讲述了古人的处世智慧。

清朝一品大员吴必达提督,在同安溪边盖房时,家里原设计好图纸并已施工,但隔壁邻居前来商量,希望双方将巷子留宽方便出入。吴必达一口答应,让工人把右侧护厝缩小留出巷宽,宽到轿子也能横着走的程度,导致护厝右侧比左侧窄了几米。

“你们也知道,我们中国传统民居十分讲究左右对称,但吴必达因为邻居的要求,却不计较。现在民间还流传着‘有千年潭仔尾叶,无百年吴提督’这句劝人‘以和为贵’的俚语。你们双方不如各退一步,好好沟通解决,今后也不必再为这个事情折腾了。”

钟乾华法官以吴提督的“厦门版六尺巷”为例释法说理,不断劝解双方。经过耐心疏导,最终两方放下成见,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老黄当场将部分押金退还给老许,而老许也撤回了本案诉讼。

古语云:

治世如治水,

在疏不在堵。

纠纷化解如同治水,在一些特殊的民事纠纷当中,通过裁判审理可以解决问题,但更应疏导当事人心结,让争执双方想通想明白,真正做到心服口服。在解纷过程中,通过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以闽南息讼文化为切入点,讲述“吴提督”的礼让故事,开展法治宣教,有利于增强群众“和合无讼”的观念,从而让当事人解开心结,做到相互理解、相互退让,从而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目的。

下一步,集美法院将继续

推进“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建设

持续通过展示本土特色文化精髓

宣扬“息争止讼”的传统智慧

营造“和合无讼”的法治氛围

努力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

共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

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