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向前延伸,“解”更快一步 | 融入综治中心建设
今年7月以来,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政法委领导下的集美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动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响应、有效调处和实质化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一窗“集约化”受理
法院诉讼服务窗口前移,收案立案离群众更进一步
综治中心设立综合受理、劳动争议、行政复议、诉讼服务等6个办事窗口,劳动纠纷、涉征拆纠纷、道交纠纷等14个行业性、专业性功能调解室。
集美法院指派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2名调解员入驻中心,将诉讼服务窗口嵌入综治中心窗口,专人驻点道交纠纷调解室,设置诉前调解室及速裁法庭,指导和开展矛盾调解、司法确认、收案立案、速裁快审等便民服务,就地化解简易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等民商事案件,调解成功可当场立案,出具调解书或司法确认裁定书,调解不成可就地开庭速裁,提升调处效率。
“短短半小时我的案件就解决了,一点都不影响我今天继续跑滴滴啊!”王某因一起道交纠纷来到中心诉讼服务窗口咨询,准备起诉。法院驻点窗口工作人员发现该案系滴滴车被追尾后产生的停运损失纠纷,根据此类纠纷诉讼标的额较小、矛盾冲突小、被告送达成功率高、以往调解成功率较高的特点,立即将该案转由法院诉调团队调解员洪一帆受理。调解员当场了解案情,审核证据,向王某释明合理损失的构成并提出调解方案,现场联系被告进行电话调解,仅半小时便将案件就地高效化解,被告当场向王某转账支付损失1000元。
法院驻中心团队现场调解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
二、一站“多元化”解纷
驻中心法院团队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中心联合调处一起名誉权纠纷
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平台枢纽功能,集美法院联动人社、市监、住建等23个驻点职能部门,凝聚多元解纷力量。10名专业法官精准指导对接6个镇街综治中心,涉家事、征地拆迁、物业等7个纠纷领域非诉调解。精选17个典型调解案例,编写调解要点成册,助力中心实质化解203起矛盾纠纷。
2024年6月,小李离职厦门某塑料公司并向劳动仲裁委提出仲裁,请求该公司支付其2024年5月1日至6月7日的工资14000元。经仲裁,公司不服并向法院起诉。
驻中心法院团队调解员审核发现,5月7日后小李的社保缴纳是在位于海沧区的另一公司,便立即向驻点劳动仲裁委进一步了解案情。
为减少当事人讼累,法院调解员联合驻点劳动仲裁员一同就小李欠薪的问题进行“一揽子”调解,最终经过多方的努力,该案调解成功。经核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厦门某塑料公司当场支付小李10500元,小李书面承诺双方无其他争议,事后也不因本纠纷向新公司主张任何权利,就此该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三、一网“信息化”通办
驻中心法院团队走访社区、了解物业纠纷化解情况并予以调解指导
集美法院立足“便民高效、智慧精准、安全可靠”需求,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辖区“智慧集美”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着力实现纠纷委派分流、线上委派线上反馈、调解指导培训、案件跟踪回访、大数据风险研判等职能,努力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解纷平台共享协同”的司法服务新模式。
7月以来,集美法院共向综治中心委派纠纷191起,综治中心通过“智慧集美”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向下级街(镇)中心及其他职能部门委派130起,通过线上调解室化解纠纷185起。
今年9月,集美法院将某小区59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委派综治中心化解。考虑到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标的额小,涉及群体广,而社区具有熟知乡音民情的优势,法院建议此类纠纷由下级中心委派至社区进行化解。
综治中心通过“智慧集美”平台向该小区所在的社区委派调解。法院先行指派法官助理走访社区,了解物业合同履行情况、主要矛盾集中点、小区业主诉求等信息,并就物业合同纠纷调解技巧为社区网格员开展培训,调解过程全程提供线上法律咨询、调解指导。
委派调解期满后,区综治中心与驻中心法院团队再次走访社区,跟踪案件情况,了解案件进展,该小区物业公司反馈大部分业主已主动缴纳物业费。
接下来,集美法院将以持续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
依托综治中心
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