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刻 | 山石技法间,看集法文化写意治理长卷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今年以来
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汲取闽南文化、嘉庚精神等解纷智慧
赋能社会治理



立足集美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及闽南人文特色,依托“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为契机,与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合作,收集刻有裁决文告等内容的厦门古代示禁石刻10篇,弘扬善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法治精神,深挖家和人兴、诚信互助、睦邻友好、团结互让等闽南文化精神内涵,梳理展示闽南调解俗谚55条、家训12条、典故4个。
发扬陈嘉庚忠公诚毅、创新创业等精神价值,深化“嘉庚系”院校共建机制,总结制作《“嘉庚精神”沃土上的基层法治实践》宣传册500份,联合集美区委统战部打造“扬嘉庚精神 探闽南人文 促高质发展”开放日活动品牌,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社会治理实践奠定基础。



主动融入党委政法委领导下的综治中心建设,指派诉调衔接团队入驻,联动23个驻点部门及6个镇街综治中心,设置10名专业法官对接家事、交通、物业等纠纷领域,加强调解指导、纠纷委派等,助力化解苗头性纠纷,协同研究处理疑难纠纷,今年7月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协助“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208起。
结合同安版“六尺巷”等闽南典故,融入解纷实践,深化“庭所村”共建机制,靠前研判预防矛盾风险,通过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实践基地,推进继承、隔代探望、房屋租赁等纠纷实质化解181件,深挖新乡贤等本土解纷资源,充分发挥其通达村情民意的优势,带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协助化解相邻关系、征地拆迁、安置房物业等乡民纠纷。



依托“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开设调解学堂,创新“嘉庚法治讲坛”等课程品牌,通过开放日、调解讲座、庭审观摩等方式,开展调解培训、交流活动28场,覆盖妇联、人大代表、职业学校、乡村调解员等基层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闽南风俗习惯,打造“滴水檐互让”等本土调解典型案例,指导基层调解。
根据不同村(居)纠纷特点,采取“调解员点题-法官答题”形式,围绕民间借贷、租赁合同、征地拆迁等多发纠纷专题,为村(居)开展调解指导21场,解读法律规定及典型案例,助推辖区纠纷化解在基层。



以闽南文化、嘉庚精神为桥梁,激起群众精神共鸣,联合集美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依托中心成立“集美区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抓住民法典宣传月、知识产权宣传周、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将闽南息讼文化、嘉庚精神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开展“与法同行 悦见成长”法庭开放日、“青春有智 法护成长”青少年法治成长营、“红星闪闪”小军娃夏令营等法治文化宣教活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开设“闽言集释”等普法专栏,发布典故解读、俗谚解纷案例,营造法治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