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闽韵智解润巷厝 枫桥新章绘和景 |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发布日期: 2025-03-20 ] [字号: ]
 闽韵智解润巷厝 枫桥新章绘和景 |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南文化凝聚着开放包容、守信重义等宝贵精神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延续中华文脉、推动法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为提升闽南文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3月12日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

在灌口人民法庭开展

“传承闽南文化 共绘厝边‘枫’景”

座谈交流会暨调解培训活动

集美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各镇(街)相关负责人,省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法学院、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专家学者,以及集美中学代表、乡贤代表、法治日报媒体代表等到场参加。

当天,参会人员实地走访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了解闽南特色调解俗谚、息讼家规、民间佳话、示禁碑刻等内容,深化对闽南文化的理解。

参观结束后开展座谈,熟悉闽南语的民事法官与大家分享运用闽南文化解纷的典型经验,省人大代表王惠燕对灌口人民法庭运用闽南文化开展解纷工作表示肯定,与会人员围绕传承闽南息讼文化,依法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并提出工作建议。

 

当天,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郑金雄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核心价值观及故事》为题,为灌口镇派出所、司法所及村居调解干部开展授课,灌口人民法庭庭长钟乾华分享闽南文化融入解纷的实践经历,讲解调解技巧。


近年来,集美法院灌口人民法庭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

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与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结合点

成立“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

利用地缘优势

深挖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解纷智慧

不断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同时汇总

运用闽南文化解纷的五个典型案例

总结编写

《闽韵解“法”,和合新章——

探寻闽南文化中的解纷智慧》宣传册

 

以文化人

收集闽南息争俗谚、典故等81个,打造“清源法驿”品牌,成立“新乡贤调解工作室”,发挥新乡贤“地熟、人熟、事熟”优势,带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协助化解乡民纠纷。创新开展“集法君说”系列研讨活动6场,分享讨论闽南文化解纷成功案例,邀请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资深法官参与交流点评,激发干警深入挖掘闽南息讼文化的热情,提升与群众交流能力及办案质量。

 

深化乡镇综治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村庭所”联动机制,形成“法庭法官+片区民警+司法所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团队,探索“村(居)调解员-法官助理-员额法官”分层递进调解模式,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提供法律意见,邀请村(居)调解员通过方言、俗谚、当地解纷典型案例等方式化解当事人心结,促进邻里、家庭等常见村(居)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普法宣教

深化“清源调解学堂”应用,选派家事、物业等专业领域法官10名,开展“点题式”调解培训15场,覆盖村居“法律明白人”、妇联干部、学校教师、人民调解员等近300人次,助力提升调解水平和能力。成立“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开放日、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等活动20场,开设“闽言集释”等新媒体专栏,发布家庭、邻里等主题文章9篇,以审判执行视角,解读闽南传统俗谚典故,将闽南文化融入法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接下来,集美法院将继续用好“集美区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联动教育局、妇联、团委等部门,将闽南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深化“清源调解学堂”指导培训作用,持续深化“嘉庚法治讲坛”等专业培训与多元指导,培育更多深谙闽南文化、精通调解技巧的“公亲”队伍;在集美区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凝聚各职能部门、各镇街共识,营造传承闽南文化的良好氛围,推进闽南文化深度赋能社会治理。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