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以 “集法君说” 系列课堂为轨道,铺就青年干警 “成长快车道”
[发布日期: 2025-06-26 ] [字号: ]
  “集法君说” 系列课堂为轨道,铺就青年干警 “成长快车道”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创新打造“集法君说”成长课堂,以闽南文化为根脉、以嘉庚精神为精髓、以审判业务为土壤,通过以老带新、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不断优化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青年干警培养路径,增强青年干警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5名青年法官助理脱颖而出纳入员额管理,青年干警承办案件量年均增长13.23%,成长为审判执行一线的中坚力量。以青年干警为主角,创作普法微视频《网红“必修课”》获福建高院视频号采用。青年干警撰写论文获《福建审判》等省级以上刊物采用6篇次,撰写案例获人民法院案例库、年度案例等省级以上平台采用37篇次。其中,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5篇,为全省基层法院最多。

青年干警“生力军”加速崛起

审判执行“主职能”提质增效

法院文化“软实力”辐射彰显

从文化领航到思想把脉举旗定向让青年“听得进”

深植“厚德诚毅”文化基因“集法君说”课堂常设在蕴含嘉庚建筑元素的集法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将课堂搬进陈嘉庚纪念馆,将课程融入清源调解文化中心,赓续嘉庚“诚毅”精神,体悟“和合”解纷智慧,在文化浸润中筑牢青年干警忠诚、为民、担当的思想根基。

组建“思想导师”精锐团队由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资深法官等组成“集法君说”讲师团,化身青年干警的“思想领航员”,结合自身司法实践,深入解读法律法规及理论知识,为青年干警廓清思想迷雾,树牢“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2024年以来,已有骨干力量12人次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分享法治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思想问诊”三步疗法采用“精准把脉-对症开方-互动清淤”三步法,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精准捕捉青年思想动态与工作困惑,资深法官结合案例针对性“开方”,传授化解思想疙瘩、提升职业认同的“心法”,同时设置深度交流环节,鼓励青年敞开心扉、畅谈感悟。

从直击痛点到务实求真扎根业务让青年“学得实”

课程主题“从实践中来”坚持问题导向,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审判执行一线痛点、难点。如针对“衍生案件治理困境”“新类型纠纷调解策略”等实务问题,精准设置专题,开展“集法君说调解”“集法君说民事衍生案件治理”等研讨活动7场,切实解决青年干警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堵点。

教学形式“向实效处去”摒弃单向灌输,采用多元互动模式。开展“青年点题-专家破局”式研讨,青年干警抛出疑难复杂案件或业务盲点,资深法官现场抽丝剥茧、传授方法论。同时,在课题研究、案例写作上发挥“传帮带”机制作用,通过精品案例孵化等制度,深化“以老带新”模式,加强合作写作,进一步培养年轻调研能手。

“庭审观摩+复盘推演”式精进精选典型案件,截取庭审视频,分割切片质证、询问等核心环节,深入复盘争议焦点归纳、庭审驾驭技巧、裁判文书逻辑,实现“看有所得,学有所用”。与厦门大学法学院合作开展“模拟法庭培训”课程,结合典型庭审案例,连续六年选派审判业务骨干为法律硕士专业学生累计授课90余次,为法治实践培育法学英才。

从埋首理论到脚沾泥土

延伸课堂让青年“做得好”

课堂向外“扩圈”依托“集法君说”课堂培育青年骨干力量积极“走出去”参与更深层次法治实践。创新开展“嘉庚法治讲坛”7场,通过“庭审观摩+互动讲评”等形式,推动青年干警转化学习成果。与“嘉庚系”院校等深化共建,开展“闽南文化+法治”“知产基础教育”等课程,在普法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法治认知。与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学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青年干警结合司法实践,结对指导实习生参与导诉、协助调解等工作。

实践向内“深耕”赓续嘉庚“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精神,传承闽南息讼止争解纷智慧,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结合点,打造“灌口清源调解文化中心”,激励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进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推行“助理(青年)-法官-庭长”接力调解机制,让青年干警在资深法官“贴身”指导下,全程参与、层层递进化解矛盾。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