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执行“靶向发力”,优化营商“软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规范提升三年行动”,精准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聚焦护航民营企业发展以及涉企小标的执行案件,结合“终本清仓”“交叉执行”行动,坚持雷霆手段与司法温度并重,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攻坚集中执行行动。
2025年以来,在专项执行行动期间,集美法院共拘传到位55人次,实际拘留15人次,为企业执行到位1298.86万余元,有力保障胜诉权益;实地走访涉执企业47家,积极采取活封活扣善意文明措施,助力16家企业走出困境、恢复经营,向112家主动履行的企业
送达自动履行证明书,帮助企业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及时雨” 5天解冻促双赢
“对方未履行维修义务,我公司才没有付款,现在公司正在参与招投标项目,希望尽快协商,早点解冻!”矛盾源于王某与厦门某建设公司的合同纠纷,生效民事调解书确认,厦门某建设公司需向王某支付工程款78万元,其中,质保金15万需要在王某履行维修义务后支付。该公司履行完毕大部分还款义务后,双方关于质保金履行部分产生争议,因王某未尽到工程维修义务,公司拒付剩余15万元质保金。
案件进入到执行阶段,公司账户被查控,眼看投标在即,寸步难行,公司负责人焦虑不已。
经沟通,承办人敏锐捕捉矛盾症结在于双方对维修款抵扣的金额存在分歧,遂拟定维修款抵扣的执行方案,迅速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
经开诚布公地当面沟通,王某了解到公司的困境,同意扣除合理维修费,尽快结案。
在承办人的引导下,双方当场达成一致意见,公司聘请其他工人对项目进行维修,费用为2万元,从质保金中抵扣,剩余质保金13万余元由厦门某建设公司一次性向王某支付。
案件执行完毕后,承办人第一时间屏蔽本案执行信息,并向该公司送达自动履行证明书,助力信用修复。从立案到结案,仅花费5天时间。企业目前已顺利进入招投标流程。
失信预警显温度,分期偿薪保生机
“公司是真的困难,不是故意拖欠工资,等追回客户欠款,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补上工资!”2025年4月,厦门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拖欠4名员工工资共计12万元,员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维权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公司因下游客户拖欠款项导致资金链断裂,濒临绝境。
基于该公司信用良好,执行法官并未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
经执行法官调查发现该公司确系因下游客户账款延期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暂无力支付工人工资,但公司主营业务仍具有市场潜力。因该公司营收主要取决于客户订单,若直接将其列入失信名单,不仅无法从根本解决欠薪问题,还可能致使客户对该公司失去信任,不再签订新订单,从而导致企业彻底停摆、更多员工权益得不到实现等问题。
为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执行法官参照最高院案例库典型做法,采用“预纳入失信名单”机制,向企业送达“预纳入失信名单”通知书,给予“失能”企业缓冲时间。
同时,承办人积极组织双方协商沟通,要求公司公布下游客户回款信息,结合下游客户每月25日回款特点,制定分期还款方案。
经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和解意见,自2025年5月起,分三期支付欠款,由法院定期核查企业回款情况。截至2025年6月,企业已按时支付两期欠款,员工安心,企业商业信誉得以保全,在司法“缓冲带”重获经营生机。
活封设备巧蓄水 放水养鱼纾困难
“公司经营刚有起色,要是设备被拍卖,就真的彻底完了。”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强制执行一案中,厦门某器材公司因泉州某科技公司迟迟未支付设备尾款90余万元,向法院申请查封拍卖印刷生产线机器设备。
法官现场勘察发现,目标设备正是该公司的“经营命脉”,若强制拍卖,无异于杀鸡取卵,将可能导致经营已有起色的企业朝夕间便破产倒闭。
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现场协商。
“查封拍卖易,但企业倒闭了,剩余账款更难追回,‘活封’给予企业生机,企业才能有可持续的偿付能力。”法官释法说理后,双方经协商,决定采取“活封活扣”“分期履行”方式处理该案,当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泉州某科技公司各股东共同支付33万余元后,厦门某器材公司同意暂时撤回本案执行申请,允许泉州某科技公司继续使用印刷生产线机器设备、并分期支付剩余款项。
“活封”保住生产线,科技公司得以持续经营“回血”,器材公司获得偿款保障,实现了“保企业”“保债权”的双赢。
自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攻坚集中执行行动以来,集美法院深入走访调查,区分企业“失能与失信”,既通过雷霆出击手段震慑恶意拖欠款项的失信“老赖”,同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对暂时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失能被执行企业,慎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为企业预留必要经营资金和发展空间,以司法力度与温度并重的举措,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让法治成为最优营商环境的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