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法院动态
探寻家事裂痕的“修复之道” | 法润集美,综治新声
[发布日期: 2025-09-18 ] [字号: ]
 探寻家事裂痕的“修复之道” | 法润集美,综治新声

家和万事兴

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

家庭幸福则社会稳定

近年来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

在积极融入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中

通过属地联调、专群结合、数智托举等方式

探寻家事纠纷“最优解”

以司法温情守护万家灯火

多臂环绕,协力托举困境雏鹰

“小孩我养不起了,谁爱带谁带!”高先生与何女士恋爱期间育有一子,分手后与其父亲共同抚养孩子。四月某夜,高先生因工作不顺、联系不上孩子母亲何女士协商抚养费,双重压力下,情绪失控扬言弃子。社区网格员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将隐患信息上报至区综治中心。

区综治中心立即启动纠纷预警机制,法院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负责人林达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子女”为原则,综合考虑高先生一方与孩子关系更紧密、何女士无抚养意愿等,提出属地联调方案,建议孩子暂由高先生的父亲带回老家生活、何女士支付相应的抚养费。

在法院提供的调解指南基础上,集美区综治中心将案件分流至灌口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协调各方:派出所用“天眼”系统找到何女士协商抚养费;妇联负责孩子心理疏导;社区及司法所处理抚养权问题;民政部门做好兜底,必要时启动优抚程序。

经多轮协调,双方达成协议:孩子暂由高先生的父亲带回老家照顾,何女士每月付500元抚养费,孩子其余花销由高先生补足,民政部门资助高先生的父亲返乡费用。高先生反省并承诺待工作稳定后接回孩子,高先生的父亲也表示将尽心照顾孩子。至此,这起可能激化的涉婚恋情感及抚养权纠纷就地消弭。

2024年7月以来,集美法院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及时分析研判潜在系列、衍生家事纠纷60余起,加强联动预警,依托综治中心委托职能部门或分派(街)镇综治中心化解,委托成功调解率达42.79%。

暖灯预警,照亮妇女平安归途

“感谢法官,现在我不再害怕,也不需要《人身安全保护令》了!”吴女士向法院起诉与王先生离婚,法院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法官助理发现,王先生在分居期间多次骚扰吴女士,言语偏激,收到起诉状后恐有过激行为,遂将情况上报区综治中心,依托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家事纠纷调解室化解该案。

法院向吴女士释明《人身安全保护令》相关规定,同时通报王先生所在居委会和派出所做好稳控工作,防止矛盾升级。调解室内,承办法官严训王先生的骚扰行为,同时与家事调解员共同引导双方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沟通中,调解员发现王先生虽知有错,但不愿接受离婚。调解员引导双方回忆婚后生活时,吴女士称婚后聚少离多无温暖回忆,王先生也承认自己疏于顾家。

“与其不爱不如放手,握在手心太紧反而让双方都受伤。”调解员的话点醒关键,王先生态度松动,承认婚姻已至末路却心有不甘才纠缠。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并签署离婚调解协议,王先生承诺不再骚扰,吴女士撤回《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

今年以来,集美法院依托区综治中心,与民政、妇联等部门深化家事观护机制,协同维护妇女权益,实现“早发现、快处置、早解决”,充分发挥70余名家事调解员作用,预警化解170余起涉夫妻情感苗头纠纷。

云端连心,破界缝合天涯亲情

2025年6月,区综治中心“诚毅金牌调解室”调解员接到一起离婚纠纷调解工单,原告小陈与被告小周异国分居多年,小陈起诉离婚。法院通过“智慧集美”线上平台,向区综治中心申请专业力量开展先行调解,但小周在国外,不便回国,这让调解员犯了难:“以往人民调解都是纠纷双方约好了来调解室沟通,但是这件纠纷中,双方相隔千里,即使用微信视频聊天室,也不方便做证据固定和意见确认,这可怎么办?”

针对此,法院驻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指导调解员运用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室进行调解。然而调解时,双方因孩子抚养权在线上争执不下。

法院驻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及时介入,与调解员密切配合,结合民法典释法说理,全程在线“护航”调解。通过多渠道沟通,最终促成双方就离婚、子女抚养等达成一致意见。法官线上核对当事人身份情况后,双方“线上签章”,文书线上送达。

从委派调解到文书送达仅耗时8天,远在国外的小周也托亲友向区综治中心送来锦旗致谢。

集美法院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后,联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云端建设成果,为先行调解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有效托举多元解纷力量。2024年7月以来,集美法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区综治中心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在线远程调解377次,组织在线证据交换和质证82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案件292件,惠及832人次。

接下来,集美法院将继续

积极融入集美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以更加专业的司法服务

更人性化的关怀

更高效的解纷机制

构筑守护家庭和谐的坚固防线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