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芯”片解题,输出暖心温度 | 法润集美·综治新声
2024年7月以来,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立足职能,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精准、高效、长效”为导向,打造“法院+综治中心”立体化调解模式,用“司法芯片”激活综治中心“法治神经元”,精心绘就“将矛盾消融在基层治理的暖阳里”的和谐图景。
“要素分析”芯片:给纠纷找对“解纷能手”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未必需要对簿公堂,而是找到最适合化解它的那双‘手’。”集美法院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负责人林达一句话点出核心。
2007年,小王租下某场地经营,9年合同到期后,其却以出租方拖欠父亲工程款为由拒不搬离。辖区街道多次组织协商无果,2025年7月,出租方诉至集美法院,要求小王腾退场地并支付9年占用费。
“直接判决解不了心结,履行阶段还会出难题!” 考虑到案件涉及民生、专业性强,且与属地关联紧密,集美法院通过“智慧集美”平台将案件分流至区综治中心先行调解。经研判分析,综治中心将案件精准匹配至诚毅金牌调解室擅长该领域的律师调解员,由其发挥专业优势,向小王释明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供处理的参考意见,同时委托当地群众基础较好的退休社区主任、人民调解员用闽南语拉近距离,“法理+乡情”双管齐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当场交付场地,为这起延宕了18年的纠纷画上句号。
该案是集美法院利用“坐标轴系”模式激活先行调解力量的生动写照。该模式即用民生关联度、矛盾对抗强度、法律关系复杂程度、属地适配性等8个要素建立调解评估维度“坐标系”,由综治中心在14个行业性、专业性功能调解室中匹配最优解纷“坐标”,精准分流化解纠纷。2024年7月以来,集美法院委托中心调解成功的纠纷达1198件,委托成功调解率42.9%。
“协同运算”芯片:多方合力化解“棘手难题”
“小孩我养不起了,谁爱带谁带!”去年四月的一个夜晚,高先生在家里情绪失控,甚至扬言弃养孩子。原来,高先生与何女士恋爱期间育有一子,分手后其独自和父亲抚养孩子,因工作受挫、联系不上何女士要抚养费,才动了极端念头。
社区网格员发现后,第一时间把隐患上报区综治中心。驻中心诉调对接团队迅速分析:高先生一方与孩子更亲近,何女士无抚养意愿,纠纷还牵扯抚养费、抚养权、找人等难题,建议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子女”为原则,孩子暂由高先生父亲带回老家,何女士支付抚养费,并以人民调解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一场多部门协同战随即展开:派出所协助找到何女士协商抚养费;妇联介入疏导平稳孩子情绪;社区和司法所指导签订人民调解协议;民政部门做好兜底。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民政部门资助高先生的父亲返乡费用,何女士每月付500元抚养费,高先生补足其余开支,待工作稳定再接回孩子。至此,这起可能激化的涉婚恋情感及抚养权纠纷就地消弭。
从“单一作战”到“协同化解”,集美法院依托综治中心,整合司法、行政、社会调解等多方力量,2024年7月以来,协同多部门化解各类纠纷513件。
“智慧学习”芯片:让调解员“越调越专业”
“以前遇到棘手的纠纷大多凭自己的经验,有时就会“驴唇不对马嘴”。现在我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先从案例库里找找‘灵感’。”集美区综治中心内,人民调解员陈妹芬的目光专注地聚焦在眼前电脑屏幕上的“人民法院案例库”。
不久前,陈妹芬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情无争议,但双方就“超退休年龄能否要误工费”无法达成一致。陈妹芬立刻在案例库里检索,找到类似案例“金某和诉谭某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明确“不能以退休年龄否定误工费”,拿着案例向双方释法,很快促成和解。
如今,人民法院案例库已成为调解员开展先行调解的“实战指南”。此外,集美法院还通过“综治联席会”等机制,为调解员开展50余次纠纷态势研判,用“调解员点题-法官答题”的方式,组织15场“订单式”培训,覆盖街镇“法律明白人”、妇联干部等300余人次,让调解员的“专业技能”持续升级。
从“精准匹配”到“协同作战”和“智慧学习”
集美法院正以“司法芯片”之力
悄然激活基层治理的每一个“法治神经元”
未来,集美法院将继续
积极融入区综治中心建设
让更多矛盾
消弭于未发,化解于萌芽
真正实现“事心双解”
让法治暖阳照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