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丨倾力执行纾困解难,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集美法院)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走访辖区多家企业,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紧盯企业需求,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平安建设。
1.信用降级难经营 合规整改助企“重新出发”
厦门某数控设备公司,系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数控装备制造型民营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航空、新能源等领域。
该企业曾犯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罪,罚金执行完毕后其信用等级被降为D级,无法正常申请企业贷款或参与招投标。企业表达了信用修复、合规整改的愿望。
今年4月,集美法院联合集美区人民检察院、集美区税务局精准回应企业需求,走进企业开展合规整改工作调研会。一方面,督促企业合规整改,综合考察评估刑事财产刑执行、经营整改等情况,督促企业自核审查,改进规范财会制度,由企业提交合规整改报告。另一方面,释明涉执信用修复措施,出具履行情况证明等信用修复材料,税务部门根据执行、整改情况,重新评估调整企业信用等级。
经审查,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被调整为B级,可正常参与招投标工作,并可根据经营情况提前申领税务票据,不受200万元限额影响。集美法院也引导企业进一步屏蔽执行信息,并出具相关结案资料,帮助其申请企业贷款进行生产经营。
6月,集美法院邀请该企业座谈,企业反馈目前经营情况良好,并对法院助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13亿产值企业濒破产 “放水养鱼”助企纾困
厦门某电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产品,曾向印度等20余个国家出口,入驻集美区某产业园以来,实现产值超13亿元,企业员工一度超200人。
该公司因疫情影响,无法回笼的境外货款过亿,公司经营陷入重大困境。后该公司因拖欠园区租金等费用被起诉,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集美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深入走访了解企业困境,多次组织双方协商,通过灵活查封、分期腾退、还款、引入合作企业担保等“放水养鱼”执行方式,促成双方于今年3月达成长期和解,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推进国有债权受偿和企业重生的双赢。
6月,集美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张庆东再次走访该公司调研履行情况,并敦促按期履行和解协议。
3.因租赁产生纠纷 执前督促保生产
厦门某环境公司,集环保装备研发、制造、施工、运维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地埋式垃圾收储设备在我市推广使用。
该公司因履行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公司被判决立即搬离租赁场地,并支付租金、占用费及违约金168万余元。
判决生效后,集美法院于2023年6月走访该企业。
企业负责人:“判决刚发生法律效力,公司肯定会积极履行义务,但目前仍需兼顾生产经营,希望可以宽限一些腾退时间,同意在冻结银行账户的情况下与出租方协商支付欠款。”
为避免对被申请人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集美法院在保全被申请人公司财产的情况下,督促其主动履行判决义务。
经督促,被申请人已在指定的宽限期内完成腾空搬迁工作,且初步达成分期付款协议。
接下来,集美法院将
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
问需于企,助企纾困
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